子網掩碼(Subnet Mask)是32位二進制數,它的子網主機標誤用部分為全“0”。利用子網掩碼可以判斷兩臺設備是否在同一子網中。若兩臺設備的IP地址分別與它們的子網掩碼相“與”后的結果相同,則說明這臺設備在同一子網中。一般來說,若監(jiān)控系統(tǒng)不連上外網的因特網,那一定不會煩惱IP地址的問題,因為在內網的架構下,可以任意使用所有的IP地址,不管是A類還是B類,這個時候不會想到要用子網,但若是系統(tǒng)必須跨因特網或不同網段,那IP地址數量規(guī)劃工作便顯得彌足珍貴了,目前全球一陣網絡熱潮后,IP地址已經少到不能再少了,所申請的IP地址目前也趨于飽和,而且只有經申請的IP地址能在因特網g上使用,但對某些需求只能申請到一個C類的IP地址,但又有多個跨網際監(jiān)控點需要使用,那這時便需要使用到子網,這就需要考慮子網的劃分,以下便簡單介紹一下子網的原理及如何規(guī)劃。
子網掩碼(Subnet Mask)設定任何網絡上的任何設備,不管是服務器主機、PC還是攝像機、DVR、NVR、路由器等皆需要設定IP地址,而跟隨著IP地址的是所謂的子網掩碼(NetMask,Subnet Mask),這個子網掩碼主要的目的是由IP地址中也能獲得網絡編碼,也就是說IP地址和子網掩碼合作而得到網絡編碼,如下所示:
如IP地址192.10.10.6 11000000.00001010.00001010.00000110,那子網掩碼255.255.255.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又如Network Number網絡號為192.10.10.0 11000000.00001010.00001010.00000000,子網掩碼有所謂的默認值,如下所示 IP地址范圍(子網掩碼):
· A 1.0.0.0-126.255.255.255 255.0.0.0;
· B 128.0.0.0-191.255.255.255 255.255.0.0;
· C 192.0.0.0-223.255.255.255 255.255.255.0。
在預設的子網掩碼(Net Mask)都只有255的值,在談到子網掩碼(Subnet Mask)時這個值便不一定是255。在完整一組C類地址中如203.67.10.0-203.67.10.255 子網掩碼255.255.255.0,203.67.10.0稱之網絡編碼(Network Number,將IP 地址和子網掩碼作和),而203.67.10.255是廣播的IP地址,所以這兩者皆不能使用,實際只能使用203.67.10.1–203.67.10.254等254個IP地址,這是以255.255.255.0作子網掩碼的結果,而所謂Subnet Msk尚可將整組C類地址分成數組網絡編碼,這要在子網掩碼上作手腳,若是要將整組C類地址分成2個網絡編碼那子網掩碼設定為255.255.255.128,若是要將整組C類分成8組網絡編碼則子網掩碼要為255.255.255.224,這是怎么來的,由以上知道網絡編碼是由IP地址和子網掩碼作AND而來的,而且將子網掩碼以二進制表示法知道是1的會保留,而為0的去掉。其它的子網掩碼所分成的網絡編碼可自行以上述方法自行推演出來。子網作用
使用子網是要解決只有一組C類地址但需要數個網絡編碼的問題,不是解決IP地址不夠用的問題,因為使用子網反而能使用的IP地址會變少,子網通常是使用在跨地域的網絡互聯(lián)之中,兩者之間使用路由器連線,同時也上Internet,但只申請到一組C 類IP地址,過路由又需不同的網絡,所以此時就必須使用到子網,當然二網絡間也可以遠程橋接(Remote Bridge)連接,那便沒有使用子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