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識網】案例一
近年來,由于聯(lián)網報警用戶的信號通訊鏈路不暢通,而當用戶處發(fā)生盜竊案件時報警信號不能正常上傳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如2005年,有聯(lián)網用戶處發(fā)生盜竊案件,中心信號顯示當晚用戶沒有對其防盜報警系統(tǒng)進行“布防”操作。中心技術人員通過了解,并調閱了其防盜報警系統(tǒng)內所存儲的事件記錄,確認該用戶當晚確實對其防盜報警系統(tǒng)進行了“布防”操作,當犯罪嫌疑人進入“防區(qū)”作案時,系統(tǒng)也發(fā)出了報警信號,只是信號沒有上傳至中心,中心技術人員在用戶處巡查時,用戶所提供的防盜報警控制通訊主機所使用的電話通訊線路都處于正常狀態(tài)。
案例分析及解決辦法
顯而易見,上述案例的問題是發(fā)生在通訊線路上,中心技術人員經過反復測試試驗,終于找出了問題的所在。原來,電話通訊線路在進入報警控制通訊主機之前,還連接了一門電話,而當時該門電話沒有“掛好”,造成了報警控制通訊主機的通訊鏈路故障,以致于犯罪嫌疑人進入“防區(qū)”作案時,系統(tǒng)雖然發(fā)出了報警信號,但由于通訊鏈路的中斷,沒能將報警信號及時上傳至中心。從這起案例中,可以得出在防盜報警系統(tǒng)工程施工時,通訊線路的正確接入方法是:通訊線路入戶后首先進入防盜報警控制通訊主機,用戶的其他通訊設備應接在其后,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由于用戶設備的故障所造成的通訊鏈路的中斷。
案例二
由于防盜報警技術的普及,犯罪嫌疑人在實施入室盜竊以前,先對防盜報警系統(tǒng)的通訊鏈路進行破壞,使其在進行盜竊活動時,防盜報警控制通訊主機不能將報警信號上傳至中心。如2003年,某學校的財務室發(fā)生盜竊案件,中心當晚曾收到該用戶的“布防”信號,但沒有收到該用戶的“盜警”信號,中心技術人員在用戶現場進行設備檢查時發(fā)現,該聯(lián)網報警用戶在入室之前的通訊鏈路被人為用利器割斷,造成了用戶處通訊鏈路的不通。
案例分析及解決辦法
防盜報警系統(tǒng)的通訊鏈路是整個系統(tǒng)進行信號傳遞的重要途徑,我們從用戶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一般采用兩種解決方法:
1、在防盜報警系統(tǒng)的施工工藝上加以改進,一般來說,對于防盜報警系統(tǒng)所用的通訊鏈路,做到穿管防護,隱蔽敷設。
2、通訊鏈路可采用多種不同通訊鏈路互為備份的方式,以確保信號的正常傳送。目前,根據安防行業(yè)的現狀,備份通訊鏈路一般可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GSM無線通訊鏈路;另一種是網絡通訊鏈路。聯(lián)網用戶可根據自身通訊鏈路條件進行選擇。使用GSM無線通訊鏈路與電話通訊鏈路(PSTN)互為備份。其工作原理如下:將電話通訊鏈路(PSTN)作為主通訊鏈路,此時,報警系統(tǒng)采用電話通信鏈路進行信號上傳,GSM無線通訊模塊定時上傳一個模塊測試信號,報告無線通訊模塊的工作狀況。當電話通訊鏈路遭受人為破壞或發(fā)生故障時,防盜報警控制通訊主機就會自動選擇GSM無線通訊模塊進行信號上傳。在電話通訊鏈路恢復正常時,防盜報警控制通訊主機就會自動恢復使用電話通訊鏈路進行信號上傳。采用網絡通訊鏈路與電話通訊鏈路(PSTN)互為備份時,其工作原理如下:將網絡通訊鏈路作為主通訊鏈路,電話通訊鏈路(PSTN)作為備份的方式。防盜報警控制通訊主機每日通過電話通訊鏈路(PSTN)定期向中心發(fā)送一個“測試”信號,報告其電話通訊鏈路(PSTN)的狀態(tài)。目前,有些防盜報警控制通訊主機已具備網絡與電話兩種通訊鏈路的接入端口(如DSC 18系列防盜報警控制通訊主機),配置DSC T-LINK-TL250通訊模塊就能實現網絡通訊。采用網絡通訊方式,報警信號能在2秒鐘內傳送至控制中心警情接收系統(tǒng)的接警平臺(控制中心警情接收系統(tǒng)需具備網絡接警功能)。當網絡通訊鏈路發(fā)生故障時,防盜報警控制通訊主機就會自動選擇PSTN的通訊鏈路進行信號上傳。在網絡通訊鏈路恢復正常時,防盜報警控制通訊主機就會自動恢復使用網絡通訊鏈路進行信號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