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被稱為2015 年互聯網發(fā)展的八大趨勢之一,互聯網對傳統(tǒng)行業(yè)的顛覆和改造已成為一種趨勢,互聯網不僅僅是對行業(yè)潛力的再次挖掘,更多的是以互聯網思維去重新提改造和顛覆傳統(tǒng)行業(yè)。目前零售、廣告、新聞、物流、餐飲、金融、保險等行業(yè)無不深深的烙上互聯網的印跡。而這一趨勢也將改變傳統(tǒng)汽車行業(yè),從特斯拉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汽車的概念,到蘋果、谷歌、微軟、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大佬全面展開對汽車互聯網化的爭奪戰(zhàn),一個嶄新的車聯網時代正在離我們漸行漸近。
國內汽車市場的穩(wěn)定增長不斷對車聯網提供新的機遇,提高著車聯網市場的天花板。從現有發(fā)展來看,車聯網的可能市場空間受汽車銷量和保有量影響較大。每年的新車銷售量決定著前裝市場的可能裝車數量上限,汽車保有量決定著后裝市場的可想象空間。
車聯網服務集中體現了主流客戶需求,并不局限于定位導航,不同的客戶群體將根據自身業(yè)務,提出不同的服務需求。如今較為熱門的服務為車輛檢測、診斷和救援。
需求促進著應用的發(fā)展,車聯網相關的應用已經度過了長期汽車導航為主的萌芽期,發(fā)展出針對駕駛員、乘客、整車廠及車輛管理者的四大用戶體系,逐漸形成實現多角色、多場景應用集成于一體。
車聯網應用場景演變
國內車聯網有兩種實現方式:車機模式(安裝在汽車內的車載信息娛樂產品,大多安裝在中控臺內)和OBD(On Board Diagnostics車載自動診斷系統(tǒng))+APP模式。兩者均通過數據服務收費獲得最終盈利。隨著車聯網的發(fā)展,現有的前向收費將逐漸轉向前向+后向的收費模式。
目前市場上的現有收費方式主要是以駕駛者為收費對象的前向收費,收費者是車聯網服務運營商(TSP)和車聯網渠道商,然后由TSP進行后續(xù)對內容、服務的實際提供者的利潤分配。通過比較發(fā)現,前裝和后裝都有同質化的部分,即導航、語音系統(tǒng)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差異在于,多數前裝供應商具備7*24小時呼叫中心服務,服務側重于救援和車輛管理方面。
車聯網產品供應商前向收費
由于手持移動設備軟硬件技術的不斷進步,功能多元化,諸多免費應用已經可以滿足消費者日常所需的信息交互,例如:百度地圖語音版所提供的免費導航服務就可以基本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消費者對應用產品的性價比提出更高要求,導航等數據服務的價格將越來越便宜,要求供應商們不斷摸索新的盈利模式,前向收費轉后向收費就此展開。
與互聯網后向收費的方式類似,車聯網的后向收費發(fā)展趨勢傾向于廣告收費。
廣告商或廣告投放者為了向客戶推送廣告信息,向車聯網服務運營商TSP支付投放費用,從而消減用戶所需支付的費用。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車聯網的廣告推送需要以行車安全為前提,屏幕上的廣告應僅限于啟動或關閉時出現,過程中應以語音廣告的形式播放。參考目前視頻和門戶網站廣告投放模式,客戶能夠接受廣告的時間大約廣告在1分鐘內。
車聯網盈利模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