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月后,大部分安防廠商的工作重點都圍繞著“安博會”展開,陸陸續(xù)續(xù)接到廠商的預熱,在此筆者簡單地總結下此屆的看點。
受蘇州科達預熱的“遇見未來”理念的引導,本屆安博會的主題仍然將圍繞著“見與識”做一番競技,前幾年的大數據平臺及數據解析平臺等產品在加入人工智能算法下,計算時間實現了數量級的縮減,讓各類大數據蓬勃發(fā)展,智能安防的輪廓不僅清晰也有更實體化的保證。
看點一:人工智能能減少多少人力投入
獨角獸智庫指出,安防智能化的最本質的障礙是海量的視頻監(jiān)控數據與人力分析瓶頸之間的矛盾。在對外宣稱的實驗室數據之下,到底其表現能力如何(人體分析、車輛分析、行為分析、圖像分析等),是否滿足于實際場景的需求,鑒于當前的弱人工智能階段,其能降低多少人力投入,或許會比各種實驗室數據來得更有看點。
看點二:智能的核心關鍵是芯片
人工智能下的深度學習下產品的表現,需要空前的硬件計算資源,GPU現在更多的是應用在后端產品中,但在前端依然有著功耗、價格等因素的制約。雖然未來驅動安防產業(yè)發(fā)展的,必然是后端帶動前端,但前端產品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據相關資料統計得知,前端產品芯片目前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采用用較為通用的視覺處理器,如movidius、英偉達的Jetson系列芯片,通用性較好,能夠運行各類神經網絡算法,但價格相對較高,主要針對高端市場。二是將較為通用的智能識別類算法直接固化為IP,嵌入到視頻監(jiān)控SOC芯片中,優(yōu)點是因為是專用芯片(ASIC),量產后功耗、價格等都極具優(yōu)勢,但功能拓展性有限。
在這幾年中,傳統安防廠商???、大華、科達等紛紛加大芯片的研發(fā)力度,或許能通過近距離的接觸去感受到這些差異。
看點三:AI助推安防廠商橫向擴展
跨界對于行業(yè)而言并非新鮮的詞匯,但在AI的浪潮下,跨界也會變得更加的水到渠成。人工智能的三駕馬車:算法、數據、硬件算力,而安防廠商在數據上占據著絕對的優(yōu)勢,其能為人工智能訓練學習過程奠定良好的基礎,如AlphaGo的強大得益于3000萬例棋譜的核心數據的積累,數據能助推更多行業(yè)的深度學習算法的實現。通過本次展臺的觀摩,或許能真正的“預見”安防未來的模樣。
以下是收集到的一些廠商預熱,分享給各位安防知識網的讀者:
廠商 | 關鍵字 |
科達 | 獵鷹、海燕、大數據 |
大華 | 萬物互聯、大數據、視頻+ |
高新興 | 城市級云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