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識網】: Frost&Sullivan新的分析報告《EMEA市場視頻分析應用研究》指出,IVS市場2008年的全部收入為4800萬美元;據預測,2015年該市場的收入將達到2.64億美元,涉及應用領域包括商業(yè)、交通及政府機構。
視頻分析設備與系統的降價促進了其應用的增長,該技術可以控制監(jiān)視工作人員的數量,從而節(jié)約成本。從被動視頻分析到主動視頻分析的過渡有助于預防安全漏洞,并能夠節(jié)省稀缺資源與搜尋重要分析數據的時間。這種過渡與降價及商業(yè)流程融合共同發(fā)揮作用,為終端用戶提供高額的投資回報(ROI:Return on investment)。然而,該技術應用并沒預期的樂觀。除了受經濟環(huán)境、技術復雜、視頻分析互聯網協議(IP)進展較慢、開放平臺匱乏的影響,早期夸大智能分析作用致使人們對其實際效用缺乏了解以及客戶對價格敏感更是影響到該技術的普及。因此,讓終端用戶了解ROI以及視頻分析的實際效用是推動該市場實現增長的關鍵因素。
誤報不可避免,正確認識IVS的實際性能
影響到用戶正確認識IVS實際價值的第一要害是誤報,而正確認識誤報對了解智能分析的真實價值很有必要。
由于誤報成本非常高昂,一旦有假警報產生了,系統就必須檢查相關聯的攝像機電流傳輸系統并且審查錄像,以確??梢墒录l(fā)生。如果大型監(jiān)控系統每天都要產生上百個假警報,則會浪費視頻分析技術節(jié)省出來的人力成本。由于價格高昂,很多用戶不愿購買低假警報率的優(yōu)質視頻分析設備,這就影響了視頻分析產品的普及以及視頻分析設備節(jié)省監(jiān)控成本的預期。
IVS有一個逐漸完善的時間過程,期待杜絕誤報是不可能的。由于視頻分析技術從掌握算法、推出實驗室產品到產品真正投入項目運行過程比較復雜,所以國際上真正掌握視頻分析算法的廠家并不多。對于一些普遍的場景,實驗室模擬有一定困難,因此許多廠家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不斷修正參數以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這并不代表廠家的產品不成熟,反而是廠家實力的體現。室外環(huán)境下的誤報率和漏報率能夠反應廠家的真正實力,如風霜雨雪霧、飛鳥的陰影、搖動的樹葉、海浪、攝像機的風擺震動、室外建筑的反光等都可能是觸發(fā)誤報的原因。一般而言,產品發(fā)布時間越早、成功案例多的供應商,其產品也會越成熟和可靠。
所以,IVS產品最根本的考核應是性能,即良好的探測率和較低的誤報率。對于用戶而言,獲得較低的誤報率和良好的探測率,也需要結合實際需求選擇部署IVS產品。
結合實際需求選擇IVS產品
作為終端用戶,如何選擇視頻分析產品,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決定。
首先需要確定如何定義“不正常事件”,如檢測出納員在銀行的偷竊行為,還是探測越界的行為,僅僅對跨越預警線的物體進行檢測就足夠了嗎?事實上,在一些實際應用中,因為是物體探測,常常會混淆人類和動物行為,從而生成許多假警報。這就需要視頻分析程序對人和動物加以區(qū)分,只有當人類跨越預警線時才會發(fā)出警報。所以需要在預警線附近部署更多的攝像機并且需要更高像素分辨率的水平以對監(jiān)控目標進行分析;
其次,還需要確定是需要檢測跟蹤還是僅僅檢測;
第三,當發(fā)現可疑事件和行為之后,僅僅通知相關處理人員就足夠了,還是需要同時報告可疑事件和物體的具體精確方位;
第四,是否需要對云臺攝像機的拍攝角度和方位進行手工調試,以保證監(jiān)控目標移動到攝像機盲區(qū)時不至丟失重要的視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