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幾年的視頻監(jiān)控技術發(fā)展來看,人們對清晰度的追求一直在提升,無論是寬動態(tài)技術還是星光級低照技術,都是為了更清晰的圖像,而支撐這些技術的基礎是足夠高的分辨率:分辨率低——如模擬時代的CIF、D1,畫面本身清晰度就不足,再多的技術也無法提升畫面的效果;而分辨率高——如現在常見的720P、1080P,在正常光線下圖像的清晰度已經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而如寬動態(tài)、星光級低照等技術只是解決一些特殊場景中的清晰度不足的問題。所以在提升畫面清晰度的探索上,人們首先關注的是提升畫面分辨率。
■ 文/陳乾
早在一年多前,4K剛在視頻監(jiān)控這個領域出現時,這個出自高清電視產品的技術就一直被大眾所推崇,成了高端產品的代名詞。國際電信聯(lián)盟對4K超高清的定義是:水平清晰度3840,垂直清晰度2160,寬高比16:9,總約830萬像素,分辨率是1080P的4倍,720P的9倍。從這個定義中就能看出4K最大的特點就是其800萬的像素組成的超高清畫面,四倍于1080P的分辨率,使得同一場景下4K會用四個像素點去描述1080P畫面中一個像素點描繪的信息,所以4K畫面自然更清晰、更貼近真實。
優(yōu)勢盡顯 4K技術不斷突破
4K的優(yōu)勢也是得益于其超高清的畫面。首先,如前文所述高清晰度使得畫面中的細節(jié)也都能得到保留,清晰度高、畫面中獲得的信息量提升;其次由于4K畫面的信息量提升,基于更多的信息量,就能實現更準確的智能分析,所以基于4K畫面的智能分析會更加準確,而且也將有更多令人驚喜的智能應用得以實現;最后由于4K技術所采用的Sensor靶面尺寸更大,其畫面覆蓋的范圍也整體提升,能實現全局與細節(jié)兼顧,所以在同一個場景中,采用4K技術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布點密度,節(jié)省整體項目成本。
而這一年多來,4K技術在視頻監(jiān)控領域的應用一直在不斷發(fā)展。2013年安博會上4K技術展露苗頭,但當時只是僅限于前端采集部分——4K網絡攝像機的展示;而在2014年北京安博會上,各大廠家都開始在4K這個賣點上大做文章,推出了諸如4K EPTZ、4K槍球聯(lián)動等多種應用,同時4K NVR等配套產品也有推出,獲得了不少客戶的認可;到了2015年,4K技術再次突破,幾大廠家的4K網絡攝像機已經支持1200萬分辨率,相較于傳統(tǒng)4K800萬分辨率,覆蓋面積更廣、清晰度更高。如下圖所示,從圖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1200萬相較于4K的覆蓋范圍提升了近50%,而且依然能保證畫面中遠景部分細節(jié)的清晰還原。
技術過硬 應用卻不溫不火
不過雖然4K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但4K技術在實際項目應用上卻一直不溫不火,這不得不提到4K技術在普及上面臨的一系列障礙。其實要實現超高清視頻監(jiān)控從來不只是視頻監(jiān)控某個部件——比如采集的攝像機實現超高清就可以了,超高清視頻監(jiān)控是一整個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超高清,涉及到采集、編碼、傳輸、存儲、解碼顯示各個方面,而目前的障礙主要在編碼和解碼顯示兩個方面。
首先在編碼傳輸端,4K圖像的碼流過高,導致傳輸、存儲的成本普遍提高。雖然目前H.265技術呼聲很高,但在與4K技術的結合上,一直沒有得到實際應用。所以業(yè)界依然還在用H.264作為主流高清編碼技術,4K攝像機的碼流還處在8~10M左右。對于這么大的碼流,單只提供一路實況+ 一路存儲,已經讓部分監(jiān)控網絡望而卻步了,更何況一旦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會有更多的客戶端同時訪問同一路圖像,普通的監(jiān)控網絡根本承受不住這種負擔,必須要對整個網絡進行升級;而且目前大部分的監(jiān)控網絡采用流媒體技術,流媒體服務器的轉發(fā)性能也亟待提高,否則很容易成為監(jiān)控網絡中的瓶頸。同時,更大的碼流勢必會帶來更大的存儲需求,而且對存儲設備的并發(fā)寫入/讀取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簡而言之,由于在編碼技術上的限制,4K超高清攝像機的大規(guī)模使用勢必會帶來更高的網絡傳輸及存儲成本。
其次在解碼顯示端,目前的高清解碼器普遍以1080P解碼輸出為主,4K解碼才剛起步不久。能并發(fā)解16路1080P圖像的解碼器已經非常成熟,但能并發(fā)解16路4K圖像的解碼器還離我們非常遙遠,而且現在的4K解碼器單路解碼成本普遍偏高。此外在圖像顯示上,由于成本等因素,4K大屏還未能在安防界大范圍使用,目前比較能接受的是通過四塊1080P大屏拼接來解決4K圖像顯示問題,但就用戶體驗來講,肯定不如直接用4K大屏顯示。
未來 超高清應用必然走向市場
4K技術走向應用的技術壁壘都可以在一定時間后得到解決,可以說在未來超高清監(jiān)控的應用不是問題,那么在當下是否有超高清監(jiān)控應用的可行性呢?答案是有的,這也是為什么有部分大廠家已經推出了4K超高清攝像機的原因。
在一個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對前端成百上千個監(jiān)控點位按重要性排序,必然能提取出最最關注的幾個重要點位,可能是一個廣場、可能是一條主干道、可能是一個警戒區(qū)……對于普通的點位以1080P或者720P的清晰度已經足夠滿足現階段用戶的需求了,而對于這些重要點位,使用4K超高清攝像機就能達到非常好的視覺效果,在夜晚的時候配合補光燈也不會影響低照成像;在編碼上,目前并沒有很好的方法優(yōu)化,但很多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建設都是從無到有的,在設計基礎網絡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到這幾個點位的高碼流情況,所以在使用時不會帶來網絡性能瓶頸,而個別點位的高碼流對整體存儲的影響也微乎及微;在顯示端,大屏拼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而4K圖像的上墻完全可以通過4塊1080P大屏2*2的拼接來解決,也能獲得不錯的上墻顯示效果。
總而言之,4K技術普及的主要障礙就是應用成本過高,導致用戶的需求并沒那么強烈,不過技術更迭,更高清產品的投入使用是大勢所趨,隨著時間推移,技術及配套設施的進一步提高,4K技術的性價比達到一個合適的度,4K必將以更成熟的姿態(tài)得到普及應用,成為安防主流技術,展示超高清帶來的更多價值。
(本文作者現任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IPC高級產品經理)